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6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测绘学   317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809篇
地质学   1074篇
海洋学   870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422篇
自然地理   12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The thermospheric semiannual density response to solar EUV hea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thermospheric semiannual density response to solar heating during the last 35 years. Historical radar observational data have been processed with special orbit perturbations on 28 satellites with perigee heights ranging from 200 to 1100 km. Approximately 225,000 very accurate average daily density values at perigee have been obtained for all satellites using orbit energy dissipation rates.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extremely variable from year to year. The magnitude of the maximum yearly difference, from the July minimum to the October maximum,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yearly semiannual variabilit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is maximum difference can vary by as much as 100% from one year to the next. A high correl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this maximum difference and solar EUV data.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 for each year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ased on analyses of annual and semiannual cycles, using Fourier analysis, and equ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this yearly variability. The use of new solar indices in the EUV and FUV wavelengths is shown to very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semiannual July minimum phase shifting and the variations in the observed yearly semiannual amplitude.  相似文献   
992.
考虑温度和密度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取扰动黄土进行试验研究,测试得到了不同密度和温度黄土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资料揭示出:密度变化引起基质吸力的变化非常显著。相对而言,温度变化引起基质吸力的变化不显著。对于一定含水率的土样,温度变化引起的吸力变化值在高含水率时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低含水率时较大;温差越大,吸力变化越大。进一步基于试验资料的分析,得到了考虑密度和温度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的表达式,并通过计算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3.
20 世纪科尔沁的人口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蒙、汉、日语多种文献资料就科尔沁近百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一个世纪以来科尔沁人口增加很快,平均人口密度从民国初期的2.40 人/km2 增加到2000 年 的39.72 人/km2,约为世纪初的17 倍;新增人口主要为1949 年前的关内流民、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移民以及移民生育;人口增加最高峰出现在1949 年后的计划移民时期, 伪满时期的流民则构成了研究区近百年另一个显著的移民高潮;移入人口在科尔沁的分布受 距离农区的空间间隔、科尔沁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呈现从 科尔沁外围到腹地、从农耕区到农牧交错区和牧区、从城镇到农村牧区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入人口成为20 世纪科尔沁的农耕主力军。  相似文献   
994.
东北典型丘陵漫岗区沟谷侵蚀动态及空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分析1954年和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探讨研究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变化,并以侵蚀沟密度变化值为依据进行不同分区侵蚀因素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6年间,克山县东南部侵蚀沟密度趋于减少,西北部侵蚀沟密度增大。1954~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值在侵蚀减弱区与高程和坡度呈负相关,在侵蚀增强区呈正相关。随着坡长增加,侵蚀沟密度变化量呈增加趋势。侵蚀沟变化与坡长相关性最大,R2达0.9743,其次为高程,R2为0.6893,与坡度的相关性最小,R2为0.3437。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不是东北丘陵漫岗地区土壤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坡长是该区侵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与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加速侵蚀沟发育。  相似文献   
995.
粤连电厂拦灰坝土石混合料碾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从华  杨明亮  章光 《岩土力学》2004,25(4):640-645
对拦灰坝土石混合料进行3种不同铺填厚度、3种不同加水量、5种振动碾压遍数组合的现场试验,通过测试碾压前后的颗粒组成,沉降量、变形模量、干湿密度等确定1组优化参数作为现场施工控制参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在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大面积开展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尚属首次,针对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质及硅胶含量高的特点,此次工作采样介质采用泛滥平原沉积物表层--A层土,采样密度为1样/100km2,溶矿剂采用四酸(HCl+HNO3+HF+HClO4)溶矿法。四酸溶矿法可咀将有机质及硅皎所吸附、包裹的金属释放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了全区70000km2范围内的Au、As、Sb、Hg、Ag、Pb、Zn、Bi、Cu、Co、Cr、Ni、U、Mo、W等15种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该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区域异常与已知的成矿区(带)吻合较好,同时又发现了几处新的地球化学块体和区域异常。运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佳木斯地块北缘乌拉嘎金地球化学块体的金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7.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抗压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董金梅  刘汉龙  高玉峰  余亦勤 《岩土力学》2004,25(12):1964-196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轻质、高强的相关关系,揭示出轻质混合土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含水量、密度、龄期和破坏应变的关系,以及不同水泥掺入比和密度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给出了强度预测公式和应力-应变拟合关系,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附加质量法在水布垭堆石体密度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附加质量法测定堆石体密度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现场测试过程,并结合水布垭大坝一期填筑工程堆石体密度测定工作,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具有现场测试快速、轻便、无损和精度高等优点,而且适用于不同粒径组成的堆石体,在堆石体密度测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台湾中西部沉积盆地三维密度结构及其重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西部沉积盆地是台湾省海陆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本文利用石油钻井资料和重力观测数据,依据Kriging插值及台湾中国石油公司深度-密度经验公式,计算了该地区沉积地层三维密度及剩余密度结构,并依据三维有限元解泊松方程方法,通过求解重力位计算出三维剩余密度体产生的剩余重力异常。密度结构显示,在0~6km深度范围,自更新统到先中新统的沉积地层大致分为2.0~2.30g/cm3、2.30~2.45g/cm3、2.45~2.60g/cm3、2.60~2.70g/cm3等4个密度层。其中,台中盆地陆缘区中下部2~4km深度存在较大沉积凹陷,凹陷区密度比周围低0.05~0.10g/cm3.重力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沉积地层产生的剩余重力异常在-20~+15mGal之间,深部凹陷对应负异常低值圈闭,其形态和量值与实测重力异常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陈锋  唐代绪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06,27(Z1):493-496
石油勘探开发工程中,盐膏岩层及含膏泥岩由于具有较低的渗透特性,往往是大型油气藏的封闭层。由于盐层具有较大的流变特性,盐层钻井技术成为钻井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通过对某一勘探井盐岩层及含膏泥岩井眼不同时间间隔下的井眼测试,获得了井眼地层盐岩及软泥岩等岩层的蠕变速率。采用幂指数流变本构模型对盐岩及软泥岩的蠕变速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反演获得了该地质区块盐岩及软泥岩的蠕变参数。该参数能进一步用于对盐岩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的优化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